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從事亞熱帶作物營養吸收特性及合理施肥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南方紅壤養分管理、信息技術在土壤資源和農業生產管理上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后參加和主持的項目有80多項,其中農業部項目18項,科技部項目7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18項,國際合作項目19項。
一.2012年以來主要負責與參加完成的科技項目:
1、“南方菠蘿主要種植區的土壤養分特征及高產施肥技術的研究”,農業部科技專項,主持。
2、“廣西紅壤加速酸化的膠體表面電化學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持。
3、“草酰胺類肥料在廣西甘蔗上的應用研究”,農業部科技專項,主持。
4、“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國控監測點—廣西監測點項目”,國家定點轉移支付(農業)項目,主持。
5、“廣西糖料蔗高效節水灌溉過程中土壤理化性狀及植株養分變化的動態監測研究”,水利部科技專項,主持。
6、“廣西耕地主要利用模式的農業面源污染監控與氮磷化肥投入閾值研究”,桂農科2014JZ1,主持。
7、“廣西區生態安全煙葉生產標準體系建設研究”,桂煙科[2012]17,主持。
8、“種植業源污染物流失系數測算旱地平原甘蔗重點監測試驗”,農業部重點科技專項,第二主持。
9、“主要農區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預警及氮磷投入閾值研究”,農業部科技專項,第二主持。
10、“廣西不同耕作制度的土壤培肥研究”,這是與國際植物營養研究所(IPNI)合作項目。
11、“廣西退化復合農林土壤肥力和生態功能協同重建模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12、“糧食安全保障關鍵技術應用與示范(青秀區)”,2012N15,第二主持。
13、“廣西土壤環境資源數字化管理技術體系的研究創新團隊建設”,第二主持。
14、“南方丘陵區旱地與水田土壤肥力特性及綜合培肥技術研究”農業部科技專項,第二主持。
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467004“磷肥調控水稻攝取累積Cd的根際過程與機制”。
16、科技廳重點科技專項“廣西百萬畝糖料蔗高效節水灌溉關鍵技術集成及示范”。
17、自治區科技基金-利用甘蔗糖蜜酒精發酵生產有機肥的應用示范。
18、桂科合14125008-2-15“甘蔗規;喂喾N植土壤養分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院士工作站項目。
19、桂農科2014JZ18“廣西耕地主要利用模式的農業面源污染監控與氮磷化肥投入閾值研究”, 主持。
20、“廣西西江流域蔗區土壤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及影響因子分析”, 桂農科2013YQ01。
21、“不同有機修復劑對土壤中Cd賦存形態和生物有效性的影響及其機理”,桂農科2013YQ02。
22、“有機物料對土壤中 Cd 的形態和生物有效性的影響及其機理”,桂財教[2013]19 2013GXNSFBA019057號。
23、“廣西土壤環境質量評估與監測預警系統開發” 桂農科2013YF06,第二主持。
24、“新型高效控釋尿素在廣西主要作物的肥效機理研究”,與美國加陽公司的合作項目,主持。
25、“桉樹人工林土壤養分循環、理化特性演變機理及調控研究”,自治區科技重大項目,第二主持。
26、“亞熱帶特色作物營養吸收規律與高效施肥技術研究”,桂農科2015YT30,第二主持。
27、“新型控失尿素在廣西甘蔗、水稻上的應用效果研究”,農業部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群開放基金,APF2015022,主持。
28、“甘蔗多年連作對土壤肥力演變的影響及調控技術研究”。桂農科201022(基),主持。
29、“廣西不同生態區種植木薯的土壤適宜性評價及高效施肥關鍵技術研究”,桂科基“2011GXNSFA018097 ”,主持。
30、“草漿造紙廢液農業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國家863計劃課題2008AA06Z307,主持。
31、“蔗葉配施化肥還田的腐解特征及對土壤生態、產量的影響”,農科院基金201023(基)。
32、“甘蔗專用緩控釋肥料的研制與開發”,桂科基0832035,主持。
33、《廣西種植業(單項作物)區劃》項目,為自治區區劃委員會下達的項目,第二主持。
34、 “沼肥對土壤養分的影響效果研究”。自治區農業廳項目,主持。
35、“香蕉莖葉肥料化資源利用對土壤碳庫、酶活性的影響”,桂農科2011JM12。
36、“甘蔗宿根矮化病罹病株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重建及拮抗功能菌的鑒定與利用研究”國家自然科技基金31760368。
二.2010年以來主要負責與參加完成的科技項目
㈠、主持的項目:
1、主持“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國控監測點—廣西監測點項目”,國家定點轉移支付(農業)項目)(長期定位監測項目,2013—2019年到位經費476.8萬元)。
2、主持完成“廣西紅壤加速酸化的膠體表面電化學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U1033004-05)到位經費6萬,該項項目的研究成果獲2019年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3、主持完成“廣西糖料蔗高效節水灌溉過程中土壤理化性狀及植株養分變化的動態監測研究”,水利部科技專項(201301013-05)。(到位經費50.519萬)。
4、主持完成“毛細節水灌溉技術引進及在廣西甘蔗高效節水灌溉中的應用”,水利部“948”專項201322-15,到位經費4.14萬。
5、主持完成“草酰胺類肥料在廣西甘蔗上的應用研究”,農業部科技專項200903011-01(2012),(到位經費5萬)。
6、主持完成“南方菠蘿主要種植區的土壤養分特征及高產施肥技術的研究”,農業部科技專項201203021,(到位經費20萬)。
7、主持完成“石山地區集雨水柜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研究與示范”, 桂科攻1222014-4-2,(到位經費2萬)。
8、主持完成“沼肥對土壤養分的影響效果研究”,2012年自治區農業廳項目,(到位經費20.78萬)。
9、主持完成“新型控失尿素在廣西甘蔗、水稻上的應用效果研究”,農業部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群開放基金,APF2015022,(到位經費18萬)。
10、主持完成“新型控失尿素在廣西甘蔗、水稻上的應用效果研究”,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項目;(16萬),(到位經費16萬)。
11、主持完成“廣西木薯種植區的土壤障礙因子鑒測及礦質養分交互效應研究”桂科自0728066,(到位經費4萬)。
12、主持完成“甘蔗專用緩控釋肥料的研制與開發”,桂科基0832035,(到位經費12萬)。
13、主持完成“甘蔗多年連作對土壤肥力演變的影響及調控技術研究”。桂農科201022(基),(到位經費5萬)。
14、主持完成“生物質能源作物木薯生長的土壤障礙因子及合理消除技術研究”,廣西農科院科技發展基金項目2009020,(到位經費2萬)。
15、主持完成“廣西耕地主要利用模式的農業面源污染監控與氮磷化肥投入閾值研究”,桂農科2014JZ18,(到位經費18.8萬)。
16、主持完成“廣西百色綠色生態煙葉良好農業規范(GAP)體系建設及推廣”,桂煙科[2013]7號2013-25,(到位經費15.688萬)。
17、主持完成“河池煙草提質增效技術研究與示范”,廣西煙草公司2013年,(到位經費4.01萬)。
18、主持完成“不同降雨強度對土壤鎂淋溶的影響研究,百色市煙草專賣局2013年項目,(到位經費4.5萬)。
19、主持“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國家農業環境數據中心廣西標準站監測任務”(ZX03S210101),2019年7月8日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農業環境南寧科學觀測實驗站,作為長期的農業環境基礎數據觀測收集科研部門給予支持。
㈡、參加及第二主持的項目:
1、參加完成“磷肥調控水稻攝取累積Cd的根際過程與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467004;(到位經費38萬),排名第二。
2、參加完成“磷肥調控水稻攝取累積Cd的根際過程與機制”,院科技發展基金2015JZ10;(到位經費10萬),排名第二
3、共同主持完成“廣西退化復合農林土壤肥力和生態功能協同重建模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U1033004-12),到位經費6萬,該項項目的研究成果獲2019年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4、共同主持完成“廣西坡耕地高效施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8BAD4AB10-07;(到位經費25萬)。
5、共同主持完成“主要農區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預警及氮磷投入閾值研究”,農業部科技專項(201003014-02-03);(到位經費38萬)。
6、共同主持完成“南方丘陵區旱地與水田土壤肥力特性及綜合培肥技術研究”,農業部科技專項201203030-07-02;(到位經費14萬)。
7、共同主持完成“桉樹人工林土壤養分循環、理化特性演變機理及調控研究”,自治區科技重大項目(桂科重1347001), (到位經費140萬)。
8、共同主持完成“廣西土壤環境資源數字化管理技術體系的研究創新團隊建設”,農科院創新團隊桂農科2012YT02(2012--2014年/2015年5月結題)
9、共同主持“農業部華南植物營養與施肥技術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2016--2018年/2019年結題;(568萬)
10、參加完成“香蕉喜鉀的生理特性及提高鉀肥利用率的研究”,廣西自然科技基金“2011GXNSFA018072”;(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三。
11、參加完成“磷肥連續累積施用下稻田Cd含量與稻米安全風險評價”,廣西自然科技青年基金2012GXNSFBA053062,(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二。
12、參加完成“廣西木薯種植區的土壤適宜性評價及養分高效利用研究”,桂科基“2011GXNSFA018097”;(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五。
13、參加完成“有機物料對土壤中 Cd 的形態和生物有效性的影響及其機理”,廣西自然科技青年基金2013GXNSFBA019057號,(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二。
14、參加完成“甘蔗規;喂喾N植土壤養分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院士工作站項目,桂科合14125008-2-15,(到位經費100萬),排名第七。
15、參加完成“甘蔗植蔗紅壤磷的吸附解吸機制及磷肥投入閾值研究”,廣西自然科技青年基金2014GXNSFBA118088,(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二。
16、參加完成“Demonstration of Sugarcane applied sulphur fertilizer for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in Guangxi”,這是與國際硫肥研究所(TSI)的合作項目,(27300美元)
17、參加完成“香蕉莖葉肥料化資源利用對蕉園土壤碳庫、酶活性的影響”,農科院科技發展基金2011JM12;(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五。
18、參加完成“磷肥長期施用累積下廣西土壤Cd含量及其風險評估”,農科院基本業務專項(桂農科2012YZ20);(到位經費10萬),排名第二。
19、參加完成“廣西赤紅壤桑園區沼肥施用及培肥技術研究”, 桂農科2011YM14,(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二。
20、參加完成“廣西西江流域蔗區土壤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及影響因子分析”,桂農科2013YQ01,(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二。
21、參加完成“不同有機修復劑對土壤中Cd賦存形態和生物有效性的影響及其機理”,桂農科2013YQ02,(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二。
22、參加完成“廣西高產蔗田土壤酶空間變異特征研究”,桂農科2013YM19,(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七。
23、參加完成“磷肥調控水稻攝取累積Cd的根際過程與機制”,桂農科2015JZ10,(到位經費15萬),排名第三。
24、參加完成“廣西丘陵區坡耕地蔬菜種植下土壤養分遷移流失研究”桂農科2015JM32;(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五。
25、參加完成“新型生物質炭基氮肥對甘蔗產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桂農科2015JM06 (到位經費10萬),排名第六。
26、參加完成“廣西果蔗富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2015JZ36,(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五。
27、參加完成“化肥對桑園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及合理調配技術措施的研究”200936(基)(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七。
28、參加完成“廣西土壤環境質量評價與監測預系統開發”,桂農科2013YF06(到位經費5萬),排名第六。
29、參加完成“廣西緩坡地桑園氮磷養分流失特征及其防控技術研究”,廣西農業科學院科技發展基金(桂農科2017JM02),(到位經費7萬),排名第二。
30、共同主持“亞熱帶特色作物營養吸收規律與高效施肥技術研究”,桂農科2015YT30,(合同經費90萬)。2018年中期評比獲優秀團隊稱號。
31、參加“粉壟耕作對甘蔗土壤碳固定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及機制”,國家自然科技地區基金31860159,(到位經費39萬),排名第四。
32、參加“甘蔗養分推薦方法及限量標準研究與應用”,廣西科技計劃項目桂科AB18221027,(到位經費60萬),排名第二。
33、參加“水肥耦合--土壤質量提升調控向水體遷移技術”,廣西科技重大專項桂科AA17204078-2,(合同經費26.4萬),排名第二。
34、參加“長期施磷對蔗地及稻田土壤質量及農田可持續的影響研究”,桂農科2019ZX123,(合同經費26.4萬),排名第二。
35、參加“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結構對不同施肥量的響應研究”,桂農科2018YM27(2018--2019年),(合同經費10萬),排名第二。
36、參加“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桂農科2019Z12:(2019年1月-2019年12月),(合同經費22萬),排名第二。
37、參加“赤紅壤蔗區坡耕地甘蔗間作徑流污染特征及機理研究”,農業農村部西南山地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018年(2018--2020年),(合同經費5萬)。
38、共同主持“國家農業環境南寧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 農業部國家基礎觀測設施建設項目(2019-2021),申報金額1200萬。
39、參加“甘蔗宿根矮化病罹病株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重建及拮抗功能菌的鑒定與利用研究”,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31750368”(2018--2021年),(合同經費38萬)。
40、參加完成“主要農產品生產與土壤環境及營養特征關系研究”,南寧市青秀區(2012N15),(到位經費30萬),排名第二。
科研成果:
1 廣西丘陵區坡耕地蔬菜種植下土壤氮磷養分流失效應及機理研究 區惠平;周柳強;黃金生;曾艷;朱曉暉;黃雁飛;李潔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2018
2 一種肥料施用效果的評價方法 謝如林;黃金生;區惠平;朱曉暉;曾艷;譚宏偉;周柳強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2017
3 甘蔗規;喂芊N植土壤養分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謝如林;趙其國;黃金生;曾艷;區惠平;朱曉暉;周柳強;李忠佩;譚宏偉;劉永賢;李忠義;黃海平;王一明;黃語嬌;彭嘉宇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2016
4 一種非肥料養分效果的評價方法 謝如林;曾艷;朱曉暉;區惠平;黃金生;譚宏偉;周柳強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2016
5 全國主要農區農田面源污染監測技術體系的創建與應用 任天志;劉宏斌;范先鵬;鄒國元;翟麗梅;胡萬里;張富林;杜連鳳;王洪媛;鄭向群;孫文濤;劉申;劉冬升;張學軍;黃宏坤;艾少英;紀雄輝;馬友華;王玉峰;周柳強;秦松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15 中華農業科技獎, 一等獎 6 甘蔗節水灌溉及高效施肥關鍵技術參數研究與示范 譚宏偉;周柳強;譚俊杰;楊尚東;謝如林;陳趕林;黃金生;何天春;區慧平;熊柳梅;曾艷;曾維賓;韋正寶;李健;蘭軍群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 2014
7 廣西紅壤肥力與生態功能協同演變機制與調控 趙其國;黃國勤;譚宏偉;李伏生;宋同清;何園球;潘賢章;劉永賢;羅興錄;周柳強;謝如林;劉曉利;楊尚東;熊柳梅;王淑彬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014
7 高效桉樹專用肥中試及產業化開發 譚宏偉;譚慶軍;徐大江;羅盛兵;阮康樂;周勇;伍明鳳;史婕;周柳強;謝如林;曾艷;劉永賢 南寧九禾測土配肥有限責任公司 2014
8 甘蔗種植區土壤酸化時空特征及機理研究與防治技術應用 譚宏偉;周柳強;楊尚東;劉永賢;謝如林;黃金生;何天春;區惠平;熊柳梅;朱曉暉;曾艷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2011
9 長效的增效氮肥研制及應用 譚宏偉;梁承;閉革林;楊尚東;陳成;周柳強;劉永賢;芮長情;吳寧;謝如林;蒙世協;黃玉益;羅培繁;何天春;黃金生;區慧平;熊柳梅;朱曉暉;曾艷;李志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2011
10 我國南方紅壤酸化特征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 徐明崗;王伯仁;聶軍;彭春瑞;譚宏偉;張會民;羅濤;文石林;孫楠;李冬初;張文菊;蔡澤江;廖育林;周柳強;董春華;陳先茂;申華平;高菊生;李菊梅;張青;包耀賢;黃晶;段英華;鄭圣先;羅奇祥;王煌平;謝如林;黃佳良;秦琳;陳福興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10
11 我國南方紅壤酸化特征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 徐明崗;王伯仁;聶軍;彭春瑞;譚宏偉;張會民;羅濤;文石林;孫楠;李冬初;張文菊;蔡澤江;廖育林;周柳強;董春華;陳先茂;申華平;高菊生;李菊梅;張青;包耀賢;黃晶;段英華;鄭圣先;羅奇祥;王煌平;謝如林;黃佳良;秦琳;陳福興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10
12 桉樹種植區土壤肥力評價與平衡施肥種植示范 譚宏偉;謝如林;周柳強;黃美福;何天春;黃金生;黃恒掌;李志;陳永武;駱叁友;黃忠茂;顏承業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2009
13 南京紅壤地區土壤鎂素狀況及鎂肥施用技術 徐明崗;黃鴻翔;鄭圣先;譚宏偉;陳福興;朱永興;戴平安;汪洪;周柳強;秦道珠;韋廣潑;高菊生;朱更瑞;王伯仁;文石林 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005
14 香蕉種植區的土壤養分資源管理及施肥技術研究 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朱曉暉;黃金生;熊柳梅 廣西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005
15 香蕉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地方標準)研制與示范 譚宏偉;周柳強;林仁恭;黃思良;謝如林;黃美福;梁飛楊;梁旭基;黃慶華;陸語嶄;黃漢宏;黃漢宏;黃漢宏;付蘭青 廣西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005
參與編寫的廣西地方標準:
1、無公害食品 香蕉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 DB45/T 218-2005 譚宏偉、付蘭青、李小泉、黃思良、謝如林、周柳強、黃美福
2、“蔗地地表徑流和地下淋溶氮磷流失監測技術規程” DB45/T 1557-2017,區惠平;周柳強;謝如林;黃金生;曾艷;朱曉暉;黃碧燕;
3、“糖料甘蔗成熟期采樣技術規程”DB45/T 1555-2017,朱曉暉;黃金生;曾艷;區惠平;周柳強;謝如林;
4、“甘蔗地土壤酸性及養分改良技術規程”;DB 45/T 1558-2017 謝如林;黃金生;曾艷;朱曉暉;趙其國;譚宏偉;區惠平;周柳強;劉永賢
軟件著作權:
1、“一種基于Soap文件計算深度與覆蓋度的軟件(2019年)”;區惠平,彭嘉宇,劉昔輝,周柳強,韋金菊,桂意云,李海壁,張小秋,張榮華,周會。
2、“一種基于Bam文件計算指定區域深度與覆蓋度的軟件(2019年)”;區惠平,劉昔輝,周柳強,彭嘉宇,韋金菊,桂意云,李海壁,張小秋,張榮華,周會。
3、“一種全新盤陣掃描預警軟件(2019年)”;區惠平,彭嘉宇,周柳強,劉昔輝,韋金菊,桂意云,李海壁,張小秋,張榮華,周會。
4、“一種移除bam文件中部分染色體信息的軟件(2019年)”;區惠平,周柳強,彭嘉宇,劉昔輝,韋金菊,桂意云,李海壁,張小秋,張榮華,周會。
發明專利:

[1]區惠平,周柳強,黃金生,彭嘉宇. 一種減少農田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及系統[P]. CN110384001B,2021-10-08.
[2]蔡秋亮,譚宏偉,周柳強. 甘蔗一次根區專用肥及其制備工藝[P]. CN113402323A,2021-09-17.
[3]區惠平,黃金生,彭嘉宇,朱曉暉,曾艷,周柳強,謝如林,譚宏偉,李忠寧,沈小微,劉昔輝. 一種基于土壤磷農學閾值的甘蔗施磷方法[P]. CN111512917B,2021-09-03.
[4]彭嘉宇,周柳強,區惠平. 一種地埋式果園施肥裝置[P]. CN213246172U,2021-05-25.
[5]彭嘉宇,區惠平,周柳強,黃金生,謝如林,朱曉暉,曾艷. 一種組裝式坡地徑流圍擋[P]. CN213063206U,2021-04-27.
[6]彭嘉宇,周柳強,區惠平,黃金生. 一種紅壤資源高效利用方法[P]. CN111972073A,2020-11-24.
[7]彭嘉宇,周柳強,區惠平,黃金生. 一種坡地糖料蔗的清潔生產方法[P]. CN111955305A,2020-11-20.
[8]彭嘉宇,周柳強,區惠平. 一種地表徑流收集測量裝置[P]. CN211927001U,2020-11-13.
[9]周柳強. 一種甘蔗運輸裝置[P]. CN211316716U,2020-08-21.
[10]區惠平,黃金生,彭嘉宇,朱曉暉,曾艷,周柳強,謝如林,譚宏偉,李忠寧,沈小微,劉昔輝. 一種基于土壤磷農學閾值的甘蔗施磷方法[P]. CN111512917A,2020-08-11.
[11]周柳強. 一種肥料撒施裝置[P]. CN210694905U,2020-06-09.
[12]彭嘉宇,區惠平,周柳強. 一種多聯凱氏定氮裝置[P]. CN210720295U,2020-06-09.
[13]彭嘉宇,黃金生,區惠平,周柳強,謝如林,朱曉暉,曾艷. 一種通用型防微波泄露的柵格[P]. CN210519368U,2020-05-12.
[14]彭嘉宇,黃金生,周柳強,區惠平. 一種小型自動肥料稱量機[P]. CN210321948U,2020-04-14.
[15]區惠平,彭嘉宇,周柳強. 一種直觀測量降雨量的容器[P]. CN210323436U,2020-04-14.
[16]彭嘉宇,區惠平,周柳強. 一種防微波泄漏柵格及微波加熱器[P]. CN110493908A,2019-11-22.
[17]區惠平,周柳強,黃金生,彭嘉宇. 一種減少農田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及系統[P]. CN110384001A,2019-10-29.
[18]彭嘉宇,周柳強,區惠平,黃金生. 一種小型自動肥料稱量機及其稱量方法[P]. CN110375833A,2019-10-25.
[19]朱曉暉,孫健,黃金生,曾艷,區惠平,周柳強,謝如林,何雪梅,李志春,辛明. 一種作物秸稈腐解采樣器[P]. CN207366260U,2018-05-15.
[20]朱曉暉,曾艷,黃金生,區惠平,謝如林,周柳強. 一種多年生果樹定點施肥槽[P]. CN207354862U,2018-05-15.
[21]朱曉暉,曾艷,黃金生,區惠平,謝如林,周柳強. 一種多年生果樹定點施肥槽[P]. CN107683669A,2018-02-13.
[22]劉昔輝,張榮華,周會,區惠平,李楊瑞,譚宏偉,吳建明,周柳強. 一種土壤采集及滲漏液收集裝置[P]. CN206208565U,2017-05-31.
[23]區惠平,周柳強,黃金生,曾艷,朱曉暉,劉昔輝,譚宏偉,謝如林. 一種農田可調式氨揮發采集裝置[P]. CN206192991U,2017-05-24.
[24]區惠平,周柳強,黃金生,曾艷,朱曉暉,譚宏偉,謝如林. 適用于不同徑流量的水田地表徑流收集裝置[P]. CN206192989U,2017-05-24.
[25]謝如林,周柳強,譚宏偉. 一種飛輪式旋耕機[P]. CN206024435U,2017-03-22.
[26]朱曉暉,曾艷,黃金生,區惠平,周柳強,謝如林. 一種土壤風干盤[P]. CN205374119U,2016-07-06.
[27]朱曉暉,黃金生,曾艷,區惠平,謝如林,周柳強. 一種地表徑流及壤中流收集裝置[P]. CN205374092U,2016-07-06.
[28]謝如林,曾艷,李忠寧,譚宏偉,周柳強,黃語嬌,黃金生,區惠平,朱曉暉. 甘蔗相向傾斜抗倒伏種植方法[P]. CN105340551A,2016-02-24.
[29]黃金生,朱曉暉,區惠平,李忠義,曾艷,謝如林,譚宏偉,周柳強. 松土器[P]. CN204697487U,2015-10-14.
[30]黃金生,朱曉暉,李忠義,區惠平,曾艷,劉永賢,周柳強,譚宏偉,謝如林. 鏟式開溝器[P]. CN204560172U,2015-08-19.
[31]黃金生,朱曉暉,李忠義,區惠平,曾艷,劉永賢,周柳強,譚宏偉,謝如林. 鏟式開溝器[P]. CN104756649A,2015-07-08.
[32]謝如林,黃金生,區惠平,朱曉暉,曾艷,譚宏偉,周柳強. 一種肥料施用效果的評價方法[P]. CN104504494A,2015-04-08.
[33]謝如林,譚宏偉,趙其國,黃金生,曾艷,區惠平,朱曉暉,周柳強,劉永賢. 一種甘蔗種植前的土壤改良方法[P]. CN104429209A,2015-03-25.
[34]謝如林,劉永賢,黃金生,譚宏偉,區惠平,曾艷,周柳強. 一種雙目標施肥方法[P]. CN104429269A,2015-03-25.
[35]謝如林,曾艷,朱曉暉,區惠平,黃金生,譚宏偉,周柳強. 一種非肥料養分效果的評價方法[P]. CN104396591A,2015-03-11.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參與《香蕉、菠蘿、杧果施肥新技術》、《廣西土壤鉀素狀況與平衡施肥研究》、《木薯的施肥管理》、《香蕉的施肥管理》、《甘蔗的施肥管理》、《中國農業環境》等6部專著的編寫。
1、張肇元、周清湘、譚宏偉、盧錦屏、周柳強、謝如林 《廣西土壤鉀素狀況與平衡施肥研究》 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1998年3月出版。
2、周修沖 徐培智、劉國堅、周柳強、彭智平、艾少英、姚建武 《香蕉、菠蘿、杧果施肥新技術》 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1999年1月出版。
3、 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黃金生 《甘蔗的施肥管理》, 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 2009年4月出版 書號:ISBN 978-7-109-13387-7 中國版本圖書CIP數據核字(2009)第014506號。
4、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黃金生 《香蕉的施肥管理》專著 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2010年6月出版 書號:ISBN 978-7-109-14510-8 中國版本圖書CIP數據核字(2010)第065666號。
5、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黃金生 《中國農業環境》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6 ISBN 978-7-03-030913-6 中國版本圖書CIP數據核字(2011)第075473號。
6、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楊尚東、黃美福、黃金生 《木薯的施肥管理》專著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1年12月出版 書號:ISBN 978-7-109-16293-8 中國版本圖書CIP數據核字(2011)第237680號。
7、趙其國、黃國勤、何園球、譚宏偉、李伏生、羅興錄、宋同清、謝如林、周柳強、潘賢章、劉永賢、熊柳梅、楊尚東、劉曉利、王淑彬 《廣西農業》,黃河出版社(銀川) 2012年6月出版:書號:ISBN 978-7-5525-0181-0。
8、趙其國、黃國勤、何園球、譚宏偉、李伏生、羅興錄、宋同清、謝如林、周柳強、潘賢章、劉永賢、熊柳梅、楊尚東、劉曉利、王淑彬 《廣西紅壤》,中國環境出版社(北京),2014年2月出版:書號:ISBN 978-7-5111-1691-8。
9、趙其國、黃國勤、何園球、譚宏偉、李伏生、羅興錄、宋同清、謝如林、周柳強、潘賢章、劉永賢、熊柳梅、楊尚東、劉曉利、王淑彬 《廣西生態》,中國環境出版社(北京),2014年6月出版:書號:ISBN 978-7-5111-1859-2。
10、林北森、周柳強、高華軍、區惠平、周文亮、石媛媛、賴洪敏等編著 《百色烤煙施肥管理》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書號:ISBN978-7-5551-0334-9。
11、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楊尚東、劉業強 《菠蘿的施肥管理》專著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5年7月出版 書號:ISBN 978-7-109-20473-7 中國版本圖書CIP數據核字(2015)第101925號。
12、趙其國、黃國勤、何園球、譚宏偉、李伏生、羅興錄、宋同清、謝如林、周柳強、潘賢章、劉永賢、熊柳梅、楊尚東、劉曉利、王淑彬 《廣西紅壤肥力與生態功能協同演變機制與調控總和報告》 科學出版社 2015.11 書號:ISBN 978-7-03-046333-3;中國版本圖書CIP數據核字(2015)第270235號。
13、任天志、劉宏斌、范先鵬、鄒國元、劉申等(譚宏偉、周柳強) 全國農田面源污染排放系數手冊(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年11月, ISBN 978-7-109-19670-4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5)第177895號。
14、劉宏斌、鄒國元、范先鵬、劉申、任天志等(譚宏偉、周柳強)農田面源污染監測方法與實踐(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5年7月出版, ISBN 978-7-03-042045-9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4)第225375號。
15、李楊瑞、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黃金生等,現代甘蔗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年12月 ISBN 978-7-109-15145-1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0)第215087號。
16、譚宏偉、梁闐、何為中、周柳強、黃金生、區惠平 甘蔗主要營養元素診斷與輕簡高效施肥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20年11月出版,978-7-109-27077-0。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區惠平,周柳強,黃金生,朱曉暉,曾艷,彭嘉宇,謝如林,譚宏偉,李忠寧,沈小微,劉昔輝.基于甘蔗產量與土壤磷素平衡的磷肥施用量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21,54(13):2818-2829.
[2]區惠平,周柳強,黃金生,謝如林,朱曉暉,彭嘉宇,曾艷,莫宗標,譚宏偉,葉盛勤.赤紅壤蔗區11年連續增量施磷下磷素演變及其對甘蔗產量與磷流失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20,53(22):4623-4633.
[3]趙德旺,周柳強,區惠平,彭嘉宇.廣西桂北地區與臺灣島氣候條件對比及其對水果產業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06):198-200.
[4]譚俊杰,楊尚東,周柳強,譚宏偉.基于中國—東盟水果貿易的廣西優質柑橘產業發展策略探析[J].南方農業學報,2020,51(02):470-476.
[5]黃金生,周柳強,曾艷,謝如林,區惠平,朱曉暉,譚宏偉.華南甘蔗種植區大氣氮素濕沉降特征[J].西南農業學報,2019,32(11):2615-2622.
[6]張傳進,吳人敏,王帥帥,周柳強,楊尚東,譚宏偉.施用木醋液甜瓜根系生長及根際土壤生物學性狀與細菌多樣性變化[J].熱帶作物學報,2019,40(07):1265-1271.
[7]譚宏偉,周柳強,譚俊杰,楊尚東,呂昆明,黃金生.廣西優質高產柑橘水肥管理技術研究[J].南方農業學報,2019,50(06):1290-1296.
[8]黃金生,周柳強,曾艷,謝如林,區惠平,朱曉暉,譚宏偉.廣西赤紅壤區玉米氮肥效應及適宜施氮量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9,32(03):551-558.
[9]區惠平,周柳強,黃金生,曾艷,朱曉暉,謝如林,譚宏偉,黃碧燕.長期不同施肥對甘蔗產量穩定性、肥料貢獻率及養分流失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8,51(10):1931-1939.
[10]朱曉暉,黃金生,曾艷,區惠平,周柳強,謝如林,譚宏偉.紅壤植蔗區施磷的淋溶風險評估[J].西南農業學報,2018,31(03):532-537.
[11]朱曉暉,曾艷,黃金生,區惠平,周柳強,謝如林,譚宏偉.不同施磷量下植蔗紅壤磷素效應與流失風險評估(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7,18(12):2372-2377.
[12]黃金生,謝如林,曾艷,周柳強,區惠平,朱曉暉,譚宏偉.長期不同施肥對赤紅壤稻田區肥力的影響(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7,18(08):1437-1442.
[13]曾艷,周柳強,黃金生,區惠平,朱曉暉,譚宏偉,謝如林.廣西蔗區土壤肥力特征與評價(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7,18(03):443-448+451.
[14]韋忠,高華軍,王五權,周柳強,林北森,羅剛.等鎂條件下施用鉀、鈣對土壤養分和烤煙產量及養分吸收的影響[J].陜西農業科學,2016,62(12):27-32.
[15]區惠平,周柳強,曾艷,謝如林,黃金生,朱曉暉,劉昔輝,李忠寧,譚宏偉.施肥后玉米鎘污染風險評價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6,47(07):1117-1122.
[16]楊尚東,李榮坦,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金生.長期單施化肥和有機無機配合條件下紅壤蔗區土壤生物學性狀及細菌多樣性差異[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6,22(04):1024-1030.
[17]曾艷,謝如林,黃金生,周柳強,區惠平,朱曉暉,譚宏偉.廣西早晚稻氮磷鉀鋅肥施肥效應[J].西南農業學報,2016,29(04):831-836.
[18]譚宏偉,周柳強,譚俊杰,楊尚東.甘蔗節水灌溉及高效施肥關鍵技術參數研究[J].南方農業學報,2016,47(05):638-643.
[19]黃金生,謝如林,曾艷,周柳強,區惠平,朱曉暉,譚宏偉.長期不同施肥對赤紅壤稻田區肥力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6,29(05):1144-1149.
[20]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謝剛,黃春榮,覃懿.施用酒精發酵液對土壤環境及肥力的影響[J].大眾科技,2016,18(05):98-101.
[21]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謝剛,黃春榮,覃懿.蔗糖生產中的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J].大眾科技,2016,18(05):110-112.
[22]譚宏偉,楊尚東,劉永賢,周柳強,謝如林,黃金生,黃美福.基于桉樹礦質營養吸收特性的平衡施肥模式[J].南方農業學報,2015,46(08):1391-1395.
[23]區惠平,周柳強,黃美福,黃金生,韋運蘭,謝如林,曾艷,劉昔輝,朱曉暉,譚宏偉.不同施磷量下稻田土壤磷素平衡及其潛在環境風險評估[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6,22(01):40-47.
[24]熊柳梅,黃金生,曾艷,黃雁飛,陳桂芬,劉永賢,周柳強,譚宏偉,黃美福,黃玉溢.人工桉林土壤孔隙狀況及水分變化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04):662-667.
[25]曾艷,黃金生,周柳強,謝如林,劉永賢,譚裕模,譚宏偉.廣西桂南蔗區土壤養分狀況調查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4,45(12):2198-2202.
[26]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黃金生.甘蔗實現減量施肥的理論與實踐[J].廣西糖業,2014(06):9-11.
[27]曾艷,周柳強,黃金生,區惠平,謝如林,譚宏偉.肥料增效劑對玉米干物質積累及氮養分吸收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14,45(10):1813-1817.
[28]周柳強,黃美福,羅文麗,區惠平,曾艷,黃金生,譚宏偉.粉碎和添加菌劑對紅壤區自然堆漚條件下稻稈養分釋放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4,34(18):5200-5205.
[29]區惠平,劉昔輝,黃金生,周柳強,曾艷,韋運蘭,謝如林,譚宏偉.廣西典型紅壤旱地施用鈣鎂磷肥對玉米產量及其鎘累積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4,34(18):5300-5305.
[30]曾艷,周柳強,黃美福,黃金生,韋運蘭,謝如林,譚宏偉.不同施氮量對桑園紅壤耕層酶活性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4,34(18):5306-5310.
[31]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楊尚東,黃金生.紅壤區不同施肥處理對蔗區土壤酸化及甘蔗產量的影響[J].熱帶作物學報,2014,35(07):1290-1295.
[32]羅文麗,周柳強,譚宏偉,李伏生.水稻秸稈腐解規律及養分釋放特征[J].南方農業學報,2014,45(05):808-812.
[33]譚宏偉,楊尚東,吳俊,劉永賢,熊柳梅,周柳強,謝如林,黃國勤,趙其國.紅壤區桉樹人工林與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細菌多樣性的比較[J].土壤學報,2014,51(03):575-584.
[34]楊尚東,吳俊,譚宏偉,劉永賢,熊柳梅,周柳強,謝如林,黃國勤,趙其國.南方紅壤區西南樺和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細菌多樣性比較[J].生態環境學報,2014,23(03):415-422.
[35]區惠平,周柳強,劉昔輝,黃金生,曾艷,黃美福,謝如林,譚宏偉,粟學俊.含Cd磷肥不同施用量對水稻產量及Cd累積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4,33(02):231-236.
[36]區惠平,周柳強,黃金生,曾艷,韋運蘭,黃美福,謝如林,劉昔輝,譚宏偉.不同施氮量對稻田氨揮發損失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13,44(11):1851-1855.
[37]熊柳梅,謝振興,黃金生,劉永賢,周柳強,譚宏偉,黃美福.人工桉林土壤孔隙狀況及水分變化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3,44(12):2031-2035.
[38]楊尚東,吳俊,譚宏偉,劉永賢,熊柳梅,周柳強,謝如林,黃國勤,趙其國.紅壤區桉樹人工林煉山后土壤肥力變化及其生態評價[J].生態學報,2013,33(24):7788-7797.
[39]謝如林,譚宏偉,周柳強,黃金生,黃美福,黃獻華,董文斌,王磊.甘蔗種植體系水土及氮磷養分流失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3,26(04):1572-1577.
[40]楊尚東,吳俊,周柳強,謝如林,黃金生,黃美福,劉永賢,譚宏偉.非飽和灌溉條件下番茄施肥減量技術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3,34(07):1232-1236.
[41]區惠平,周柳強,劉昔輝,謝如林,黃金生,曾艷,黃美福,譚宏偉.不同施磷量對土壤-玉米系統中鎘生物有效性的影響[J].生態環境學報,2013,22(07):1220-1225.
[42]曾艷,周柳強,黃金生,謝如林,黃美福,譚宏偉.不同氮肥處理對桑園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13,44(02):253-256.
[43]譚宏偉,劉永賢,周柳強,謝如林,楊尚東,黃金生,黃美福.基于滴灌條件下的甘蔗施肥減量技術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3,34(01):24-28.
[44]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譚慶軍,阮康樂.木薯對氮、磷、鉀、鎂、鋅、硼的吸收特性及施肥效應[J].南方農業學報,2013,44(01):81-86.
[45]謝如林,余小蘭,黃金生,黃美福,周柳強,譚宏偉.供鉀水平對香蕉苗期生長和鉀素吸收積累的影響[J].熱帶作物學報,2012,33(12):2171-2175.
[46]周柳強,黃金生,黃美福,謝如林,譚宏偉.不同生育期追施控釋肥料對甘蔗產量及效益的影響[J].磷肥與復肥,2012,27(02):77-78.
[47]謝如林,譚宏偉,周柳強,黃金生,黃美福,黃獻華,董文斌,王磊.不同氮磷施用量對甘蔗產量及氮肥、磷肥利用率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2,25(01):198-202.
[48]韋正寶,曾維賓,劉永賢,黃金生,陀少芳,周柳強.桂中雙季稻區磷肥用量對水稻生長與產量的影響[J].磷肥與復肥,2011,26(06):74-75.
[49]黃美福,謝如林,譚宏偉,周柳強,黃金生.赤紅壤有效磷分級指標的研究[J].土壤通報,2011,42(05):1165-1168.
[50]余小蘭,謝如林,黃金生,黃美福,周柳強,譚宏偉.香蕉幼苗對鉀離子吸收動力學參數研究[J].南方農業學報,2011,42(06):639-641.
[51]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不同施肥條件下甘蔗對鉀的吸收利用研究[J].南方農業學報,2011,42(03):295-298.
[52]韋正寶,曾維賓,黃金生,劉永賢,陀少芳,周柳強.不同控釋氮肥用量對秋季大白菜產量與氮肥農學效率的影響——以桂中地區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1,27(03):5-6.
[53]周柳強,黃美福,周興華,農世英,黃金生,曾艷,董文斌,林北森,譚宏偉.不同氮肥用量對田烤煙生長、養分吸收及產質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04):1166-1172.
[54]謝如林,譚宏偉,黃美福,周柳強,黃金生,黃獻華,曾艷,楊瑞青,董文斌,王磊.高產甘蔗的植物營養特征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03):828-831.
[55]王磊,周柳強,謝如林,黃金生,黃美福,董文斌,李伏生,譚宏偉.不同控釋尿素的氮素釋放特性及在甘蔗上的應用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10,41(04):345-348.
[56]譚宏偉,李楊瑞,周柳強,謝如林,黃金生,黃美福.霜凍天氣對桂中地區主栽甘蔗品種生長及蔗糖分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2010,41(04):326-328.
[57]熊柳梅,朱曉暉,周柳強,黃美福,譚宏偉,謝如林,黃金生,劉永賢.基于GIS與GPS的水稻施肥試驗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9,40(11):1448-1451.
[58]譚宏偉,周柳強,黃美福.廣西桉樹種植區土壤條件及其可持續開發的思考[J].廣西農業科學,2009,40(08):1031-1033.
[59]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蔗區降雨分布與甘蔗需水及加肥灌溉效應[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10(04):175-177+182.
[60]董文斌,周柳強,黃金生,黃美福,謝如林,王磊,黎曉峰,譚宏偉.土壤養分的空間分布及木薯產量障礙因子分析[J].廣西農業科學,2009,40(06):686-690.
[61]謝如林,黃獻華,譚宏偉,周柳強,黃美福,黃金生,董文斌.蔗園土壤速效磷豐缺臨界值的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09,30(03):304-308.
[62]謝如林,譚宏偉,周柳強,黃美福,黃金生.廣西主要經濟作物土壤硫素狀況和硫肥效應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9,40(01):53-55.
[63]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甘蔗的硫營養與土壤硫素平衡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8,21(06):1617-1621.
[64]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蔗區降雨分布與甘蔗需水及加肥灌溉效應[J].西南農業學報,2008(05):1381-1384.
[65]謝如林,黃美福,譚宏偉,周柳強,黃金生,黃獻華,曾艷,楊瑞青,董文斌.高產甘蔗的土壤養分肥力特征[J].中國糖料,2008(03):50-52.
[66]王獻華,謝如林,周柳強,黃美福,黃金生,李伏生,譚宏偉.Olsen法測定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與土壤pH值的相關性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8(02):199-201.
[67]周柳強,譚宏偉,黃美福,黃金生,王獻華,曾艷,楊瑞青.有機肥、化肥及其配施對生菜產量和質量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2008(02):192-195.
[68]楊瑞青,周柳強,曾艷,謝如林,黃美福,譚宏偉,李伏生.施肥對扶芳藤產量及養分吸收特性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2007(03):288-290.
[69]曾艷,周柳強,楊瑞青,謝如林,黃美福,李伏生,譚宏偉.施鉀對桑樹生長和吸鉀特性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2007(02):169-173.
[70]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廣西亞熱帶巖溶地區石灰性土壤鉀素特征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6(03):58-60.
[71]朱曉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黃金生,熊柳梅,譚宏偉,魯劍巍.鎂及鎂與蕓苔素內酯配合對香蕉幼苗生長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2006(04):414-418.
[72]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稻稻栽培農業生態系統中不同硫肥對水稻的效應及土壤硫平衡(英文)[J].廣西農業科學,2006(02):153-158.
[73]熊柳梅,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黃金生,朱曉暉,譚宏偉,顧明華.香蕉地土壤pH的空間變異及其對土壤速效鉀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2006(01):40-43.
[74]周柳強,黃美福,譚宏偉.長效氮肥一次基施在春玉米上的試驗效果[J].磷肥與復肥,2006(01):75-76.
[75]黃金生,熊柳梅,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朱曉暉,譚宏偉.香蕉種植場土壤有效態Cu的空間變異性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5(06):532-534.
[76]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亞熱帶喀斯特地區土壤鉀養分空間變化的評價及其施肥建議(英文)[J].廣西農業科學,2005(05):434-438.
[77]周柳強,黃美福,譚宏偉,謝如林.長效氮混配肥在春玉米上的效果試驗[J].廣西農業科學,2005(05):444-445.
[78]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何天春,黃美福.土壤調理劑“免深耕”在稻田免耕上的效應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5(04):338-339.
[79]謝如林,譚宏偉,周柳強,黃美福.無徑流和淋溶條件下鉀肥利用率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01):36-41.
[80]周柳強,譚宏偉,黃美福,韋正寶,黃橫掌.鉀肥和有機肥對大白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上海蔬菜,2004(04):64-66.
[81]周柳強,黃美福,譚宏偉.有機-無機肥料配施應用在蕹菜上的效果[J].土壤肥料,2004(03):31-33.
[82]周柳強,譚宏偉,黃美福.鉀肥和有機肥對西芹產量及商品性狀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2004(02):130-131.
[83]謝如林,譚宏偉,周柳強,黃美福.廣西興賓蔗區土壤養分狀況分析[J].中國糖料,2004(01):23-26.
[84]謝如林,譚宏偉,周柳強,黃美福.廣西來賓市興賓蔗區土壤養分豐缺狀況分析[J].甘蔗糖業,2004(01):6-10.
[85]周柳強,譚宏偉,黃美福.鉀肥和有機肥對油荬菜產量及商品品質的影響[J].磷肥與復肥,2004(01):74-75.
[86]黃玉溢,譚宏偉,周柳強,黃美福.幾種長效氮肥對甘蔗的效應[J].廣西農學報,2003(S1):76-78.
[87]黃美福,譚宏偉,謝如林,周柳強,盧錦屏.廣西水稻玉米施用不同硫肥效應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3(S2):67-68.
[88]黃玉溢,譚宏偉,周柳強,譚華文.龍眼施用長效氮肥的效應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3(S2):71-73.
[89]周柳強,黃玉溢,譚宏偉,黃美福.長效氮肥對玉米的效應[J].廣西農業科學,2003(S2):74-75.
[90]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旱地土壤硫、鎂效應及平衡在廣西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3(S2):75-78.
[91]黃美福,黃玉溢,譚宏偉,周柳強.長效氮肥盆栽試驗[J].廣西農業科學,2003(S2):79-80.
[92]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廣西經濟作物施硫肥效應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3(S2):94-95.
[93]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廣西甘蔗種植區土壤鉀素肥力分級研究[J].廣西科學,2003(04):321-324.
[94]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黃玉溢.廣西旱地耕作體系緩釋氮肥效應試驗研究[J].廣西科學,2002(03):219-224+230.
[95]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廣西農田養分循環與平衡分析[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0(02):82-86+91.
[96]黃玉溢,譚宏偉,周柳強,黃美福.幾種長效氮肥對甘蔗的效應[J].廣西農業科學,1998(04):26-27.
[97]何啟彬,譚宏偉,周柳強.廣西部分杧果園土壤營養狀況及田間施肥試驗[J].廣西科學,1998(02):68-70.
[98]譚宏偉,謝如林,周柳強,歐飛,盧錦屏.桂中地區水田旱地種植制中硫肥效應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1997(01):28-31.
[99]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盧錦屏.右江河谷芒果園土壤營養條件及優質高產施肥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1996(06):295-296.
[100]譚宏偉,謝如林,周柳強,歐飛,盧錦屏,張肇元.烤煙氮鉀營養特點與施肥效應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1995(06):266-268.
[101]譚宏偉,周柳強,杜承林,何天春.西瓜對鉀鎂肥效應的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1995(03):117-118+122.
[102]周柳強,張肇元,黃美福,龍淑珍,徐青臣.菠蘿的營養特性及平衡施肥研究[J].土壤,1994(01):43-47.
[103]張肇元,盧錦屏,歐飛,周柳強,謝如林.緊湊型雜交玉米營養特性與高產栽培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1991(06):261-265.
[104]張肇元,盧錦屏,歐飛,周柳強.不同種植密度與氮肥用量對春玉米產量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1991(04):170-172.
[105]謝如林,周柳強,張肇元.廣西八種旱地土壤養分狀況網室盆栽幼苗鑒測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1991(02):78-80.
發表會議論文:
[1]曾艷,周柳強,黃金生,謝如林,譚宏偉. 桂南蔗區土壤養分狀況及推薦施肥技術[C]. 土壤科學與生態文明(下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 2016:47-56.
[2]周柳強,區惠平,曾艷,謝如林,黃金生,朱曉暉,劉昔輝,譚宏偉. 施用含Cd的鈣鎂磷肥對玉米Cd吸收與累積的影響[C]. 土壤科學與生態文明(上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 2016:272-280.
[3]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金生. 甘蔗生產中的氮磷鉀養分管理[C]. 肥料養分高效利用策略-化肥零增長下養分高效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6:182-191.
[4]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 不同施肥條件下甘蔗對鉀的吸收利用[C].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0:86-93.
[5]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蒙炎成,韋廣潑,江澤普. 蔗糖生產中的礦質營養循環與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C]. 循環農業與新農村建設——2006年中國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528-532.
[6]譚宏偉,周柳強,蒙炎成,黃美福. 廣西石山地區生物生產的主要養分限制因子及提高生物生產的主要途徑研究[C]. 中國地壤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文集(面向農業與環境的土壤科學專題篇). 2004:275-284.
[7]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 廣西稻田和旱地的農田生態系統的氮磷鉀養分平衡研究[C]. 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廣西生態學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3:203-207.
[8]譚宏偉,周柳強,謝如林,黃美福. 南方土壤磷素狀況及磷肥效應[C]. PPI/PPIC(鉀磷研究所/加拿大鉀磷研究所)中國項目部2002年論文匯編(上). 2002:27-29.
[9]譚宏偉,杜承林,周柳強. 鎂肥在廣西旱作農業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研究[C]. PPI/PPIC(鉀磷研究所/加拿大鉀磷研究所)中國項目部2001年論文匯編(下). 2001:14-18.
[10]譚宏偉,黃玉溢,周柳強,黃美福. 廣西旱地耕作體系氮素循環及緩釋氮肥效應研究[C]. 氮素循環與農業和環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1:102-103.